山东水设
山东水设

走自己的路 势在必行

作者:承包公司 马登月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5年10月08日

    7月31日下午,在院多功能厅,刘绍清书记做了题为“浅谈对我院改制问题的思考”的讲话,从改制背景、改制准备、利弊分析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刻的剖析。会后,承包公司也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一位职工,让大家认真学习,紧跟形势,关注改制的进展,并对改制方案提出有益的建议。
    关于改与不改的问题,以目前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《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》(国办发〔2015〕31号)和6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115号文来看,这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悬念,改制已是形势所迫,大势所趋,是必须要走的路,否则只能故步自封,坐以待毙。
    对于改成何种模式,三种模式的利与弊,刘书记也做了透彻的分析。从承包公司多年的经营体会来看,股份制应该是更好的方式。多年来,公司实际上一直就是企业经营模式,从人力资源、市场经营、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来看,这种带有国营标签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人员的需求远高于院里所能给的编制数量,由于事业编制数量受限,公司不得不采取其他的招工方式,这就造成公司人员有四种身份:事业编、公司内部人事代理、公司合同制、项目聘任。这在管理上就存在很多的困难,工资奖金分配上也存在较大悬殊,非在编人员身份敏感,归属感欠缺,心理上也不适应,这些后果造成人员流动大,不能留住需要的人才。另外,体制内制度上的不灵活,在开展业务时也会缩手缩脚,有时不能和行业外股份制的企业相抗衡,失去了一些比较好的机会。
    在改制时机的把握上,改制应该趁早。既然必须要走改制的道路,就要放眼长远,早行动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,凡事要趁早,这点从兄弟单位的改制上也可以看得出。其他水利院的情况大家都比较了解,改制初期或许会有阵痛,但后来大都发展得很好,多数比改制前更有活力,职工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,工作积极性也更高。这一点,其他行业的设计院改制也是如此,省建院、市建院以及市政设计院,这些院在改制前就经营得很好,改制又赶在了一个好的时机,改完后发展得更好,且改制成本大都非常低,甚至零成本。没有黎明前的黑暗,怎么会有太阳跳出海平面时的惊艳和灿烂;不经历产前的阵痛,怎能听到嘹亮的生命啼歌,怎能有为人母的惊喜与伟大。
    改制过程中或许还有一些不适,也都是正常现象。比如心理适应、人才流失等问题,这都是正常的现象。身份的改变,心理的不适,需要慢慢进行调节。本来事业单位的干部身份,甚至职务,只是一个符号而已。生产单位的职务,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压力,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而进行的分工而已,这一点估计大家很快就会适应的。在人员流动上,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,只有人员不断地流动,才能让每个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,同时让企业找到更适合的人才,人员流动带来技术、文化和意识的交流,有利于企业和职工的发展,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,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永葆活力和竞争力。放眼那些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,人力资源部甚至每天都要和很多人签约劳动合同,同时也在和很多人解除劳动合同。只要企业能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,栽得梧桐树,何愁无凤凰。
    承包公司作为院里的一个生产部门,在市场的竞争中摸爬滚打多年,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。在院改制的关键时刻,公司将全力支持院党委在改制过程中的决策,为我院更加精彩的明天添砖加瓦,贡献应尽的力量。